澳门旅游资讯
1元就能买一份简历“简历买卖”产业链如何运作的
点击注册
点击注册
.
.
你的位置:| 澳门旅游资讯 > 澳门资讯 > 1元就能买一份简历“简历买卖”产业链如何运作的

1元就能买一份简历“简历买卖”产业链如何运作的

发布日期:2022-04-18 01:44    点击次数:185

1元就能买一份简历“简历买卖”产业链如何运作的


秋招的季节招聘会上一些企业开出的条件总会让人把持不住想要投份简历碰碰运气。


可有时,你投了简历出去不仅成不了还有可能成为别人手中的“商品”让你面临数不清的骚扰甚至是诈骗!


1

求职者频遭电话骚扰,原因竟是简历被卖


日前,大学毕业不久的郭同学就经历这样的事情,由于着急找工作,她在网上向几家企业都投递了自己的简历。


原本满心期待地等着企业的邀约,没想到接到的竟是骚扰电话,“基本上一天能有三四个。他们问我要不要去做销售,销售什么也不告诉我;还有人问我要不要去做任务,30~80元一单,一单一结,也不说内容,只让我加他的账号;还有问我要不要做健身教练的……”。



郭同学怀疑简历被泄露给了不法分子,但为了不错过心仪公司,只能继续忍受这些骚扰。对于维权,她更是犹豫不决:“个人维权很困难,也很麻烦。维权是漫长的过程,会耽误我找工作。”


郭同学的简历真的被泄露了?骚扰电话又是从哪来的?


答案就藏在简历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上,在这里简历就像商品一样,可以自由交易,每一份简历都被明码标价。


未被交易过的简历,每条价格1.8-2.5元,已被交易过一次的二手简历,每条价格在0.8-1.5元之间,还有按照简历来源划分的,从0.6-1元不等。郭同学的怀疑并非不存在,她的简历很有可能就是在投递后,被不法分子转手卖出。



一位卖家张磊(化名)称,通常未交易过的简历“转化率”更高,求职者电话更容易打通,社交账号的好友申请也更容易通过。而简历中提供的包括求职者的姓名、手机号、年龄、性别信息等在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发到买家邮箱。当被问及信息是否能够保证实时更新,张磊再三承诺“当天简历,每天稳定更新5000+,质量杠杠儿的”。


 2

伪装企业骗简历,求职网站成泄密重灾区


通过求职网站寻找工作,是目前大部分求职者寻找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也让求职网站上拥有了海量简历和求职者,此时在犯罪分子眼中,这些网站就成了可以用来牟利工具。


只要注册这些求职网站的企业账号发布招聘信息,等待求职者投递简历,再将简历提取出来售卖或直接利用,就可以从中牟利。



郭同学很有可能就是将自己的简历,投递给了这些以招聘为名目的假企业手中。


但想要获得这些求职网站的企业认证账号并非易事,这类账号通常被称为“白号”。所以又衍生出了另外一个,通过专门贩卖这些企业账号和注册“白号”所需的营业执照来牟利的黑色产业。


在网上,有专门出售用于注册白号的软件,可以帮助买家批量注册白号,价格在每月100元以上。



理论上,发的招聘信息越多,收到的简历数量就越多。网上甚至还有专门售卖“发帖机”软件,价格在300~400元/月。另外还有软件可以将帖子刷新,使帖子排名更高。最后,根据平台服务,利用“简历提取器”,以文本形式提取出求职者简历信息。


可想而知,那些求职网站上,大家看到某些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外看光鲜亮丽,让人忍不住想要投递简历,但实际上很有可能就是这些犯罪分子用来“钓鱼”用的诱饵而已。


而通过求职类网站来获取个人信息,只是众多手法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如黑客、钓鱼网站、房产中介、保险公司、快递公司、汽车4S店都是非法出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重灾区。


警方提示,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信息50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尤其对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部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将从重处理。


3

精准诈骗需防范,源头在于信息泄露


而这些泄露出来的信息,最终都被用来做什么了?除了被骚扰、被曝光、被倒卖……还很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 成为实施诈骗的工具 。


变成了需要你缴费注销贷款账户的客服电话,需要你递交保证金才能发奖学金的机构电话,还有可能变成一个99元到付的快递,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你的隐私“了如指掌”。


近日,南京警方破获一起以“货到付款”为手段,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涉案金额高达1200万元的诈骗案件。南京市民刘女士报警称,女儿替她签收了一份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完全一致,“99元货到付款”的包裹,打开一看却是价值仅有几元钱的劣质灯。南京的刘女士选择报警,这一报警,牵出了一起猖狂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并精准实施诈骗的案件。



在警方的调查下,卫某、刘某等6名快递员相继归案。他们交代,在揽收快递过程中,认识了郑州依米电商公司老板郑某并达成交易。快递员负责利用职务之便,窃取所供职的德邦快递全国用户数据并提供给郑某,郑某则负责发货诈骗。


为提高精准诈骗成功率,电商老板郑某会对用户信息进行筛选,选择平时网购量大、喜欢“货到付款”的用户,再发送货到付款的劣质产品来骗取钱财。


▲犯罪分子聊天记录


4

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反诈防骗不上当


其实,个人隐私泄露而引发的精准诈骗,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从2016年的山东女学生徐玉玉被骗后猝死事件后,便已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虽然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和民众防骗意识的提高,但如今的“精准诈骗”已经演化得更加难以辨别,隐私泄露的渠道也愈加隐秘,难以察觉。


在守哥看来,要有效的遏制这类诈骗,其实不单单需要法律的威慑、国家的打击、社会组织的自觉,同样也需要我们所有人的防范意识共同发力。


在电信诈骗滋生的土壤还未消除之前,最关键的还是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让骗子无机可趁。关于“隐私泄露”和“精准诈骗”守哥也为大家总结几点防范的方法:


防骗技巧

①个人的所有证件概不轻易外借,包括身份证、医保卡、行驶证等在内的各类证件,均具有代表个人身份的作用,如非必要场所用证需要,切记不可轻易外借他人。


②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都不要随便留下包括真实姓名、年龄、家庭地址、身份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③谨慎点击链接或扫码,不管是街头的扫陌生二维码领礼品活动,还是手机上弹出的陌生网站,对于不确定其真实性的链接和二维码,不点击、不扫描。


④对于陌生人的短信、电话、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账号始终保持警惕,无论对方声称自己的身份是什么,都需要第一时间核实,如有涉及金钱交易,那就要小心再小心。



>> 贺强支付机构对民生公共服务免费但银行却对支付机构收费..

>> 传永利澳门要被母公司甩卖 估中资接手几率大..

>> 菠菜App推广上架106个原生包和马甲包经验总结分享..

>> 【世界杯男子图鉴】迟来的蜕变阿扎尔正在翻越山丘..

>> 印度果阿流动赌场获得六个月的搬迁暂缓..

>> 世界杯扩军计划失败FIFA巨头亲承提议不成熟..

>> 澳门“赌场禁足令”将于本周五(二十七日)正式生效..

>> 博諮詢雜誌十一月刊—博諮詢·月刊..

>> 推广办公室规章制度..

>> 菠菜人如何能不废掉..